[ 專訪 ]「捨不得你在外流浪,我們一起當家人吧!」一 湜湜空間設計主理人胡欣儒和林佳蓓 2 人 x 3 狗 x 13 隻貓的美山貓宅

 

左:HC 主理人 Jamie;後中:湜湜設計主理人胡欣儒;右:湜湜設計主理人林佳蓓

 
 

這次的家訪很特別,平時我們大多訪問室內設計師關於空間和設計面的事情,不過今天的主軸,更像是來拜訪養超多貓跟狗的共生之家,而他們「剛好」是室內設計師。


一般人養毛孩習慣大多以人為主,通常是一個家庭養一兩隻貓或狗,毛孩基本上跟隨人類的生活方式。但 湜湜空間設計 主理人胡欣儒和林佳蓓的家很不一樣,人類反而是少數,居住者只有 2 個人,其他住戶包含 3 隻狗和 13 隻貓。他們家就像個跨種族的小型聯合國,也讓我想到兒時爸爸在美國念書,我跟著去了一小段時間,那時他在威斯康辛的學校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,有自己文化信仰的留學生,大家都能相互融合得很好。

 
 
 
 

在這間兼容貓狗與人類的共生之家,從欣儒和佳蓓的言談中,我們得到不少意料之外的收穫和啟發,這份溢於心的感動,期望藉由文字的傳遞,分享給更多喜愛與關注動物議題的你們。

 
 
 
 

Q:請跟我們分享一下,什麼樣的情況開始養貓又養狗?
 
 

胡欣儒(簡稱 儒): 我們家所有動物都是領養的。最開始是當我們有共同生活的空間之後,我們決定養一隻貓試試看,養了第一隻之後,就覺得貓咪帶來的療癒感,讓我們感到生活變得更好。


後續會加入這些家庭成員,主要都是基於「對流浪動物的不捨」,當然流浪動物這麼多,我們不可能全部都養。不論貓狗,我們的領養原則,都是沒有人要養的,也許是花色較為普通、沒有特別品種的,或是已經被送養很久,可是主人不喜歡又退還的,還是年紀已經很老的,他們這輩子可能都在找個安身的家,我們就會決定領養。

 
 
 
 

Jamie(簡稱 J): 你們之後還會再繼續收養嗎?


林佳蓓(簡稱 蓓): 目前應該是不會。我們不想要鼓勵多貓家庭這件事,就良好的照顧品質而言,四五隻貓已經差不多了;我們會累積到這麼多,是因為捨不得他們流浪,加上家裡剛好有空間,我們的工作時間又相對彈性,「好吧,那再一隻好了」。


如同欣儒講的,有品種、漂亮、領養率高的,我們不會養;像這三隻狗也都是被棄養的,我們很希望大家可以多給這些貓狗機會,不過也想告訴大家,這樣的生活不會只是一個開心的寵物樂園,其實人和動物雙方都有辛苦之處。但若有狗狗走了,我們會馬上再養,因為需要家的動物很多,根本就沒有時間傷心,可以的話,我就會想再讓一隻狗有家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有這麼多「家眷」,當初找空間時會特別注意哪些要點?
 
 

儒: 貓咪需要的是垂直高度,所以我們一開始找的就是平面面積不用很大,但有機會的話,空間可以高一點。此外也設定要有庭院,如此即便我們不在家,狗狗還是能外出,不會被關在室內空間。後來找到這邊滿剛好的,都符合我們預設的需求。


其實這間房子是我們唯一看的一間,當初設定好這些條件後雖然有請房仲稍微留意,但原本想說要完全契合應該滿難的,可能要慢慢等個兩三年,沒想到隔兩週房仲就說剛好有,而且房價也是超乎想像的價格,就覺得辛苦一點也要買下來。( J:那是你們做了很多善事,上天有保庇吧!)

 
 
 
 
 
 

Q:人、貓、狗,三個不同生活習性的種類共處同一個空間,你們怎麼發展空間設計?
 
 

儒: 這房子取名叫做「美山貓宅」,分別是美寶(7歲)、山藥(2歲)與貓的家,當時最小的這隻狗還沒來,所以他跟我們名字都沒有在裡面。


單純整合人的生活尺度和習性方式,我們確實很熟悉;但是再加上貓跟狗,我們就必須去生成不同的可能性,而這個可能性也是能夠適合我們的模式。像挑選的建材,規劃的格局動線,都會與毛孩的生活狀態和性格息息相關


蓓: 其實我們不會稱我們家為「寵物宅」,儘管寵物宅是一個分類,但是我們更覺得他們是家人。所有的設計內容,就跟人一樣,由於每隻狗狗貓咪的習慣,影響了這個家的面貌。


像我們家有隻貓咪從小就會到處尿尿,因為這個習性改不了,我們家非常少織品軟件,也因此住進來後才發現家裡回音很嚴重,我們自己也覺得蠻有趣的。另外木百頁、結合兩種不同漆料的電視牆,也都以好清潔為出發點。

 
 
 
 
 
 

蓓: 貓咪喜歡躲起來,開放的空間就能讓他們到處躲,而跳來跳去的層板,也要掌握可以清潔得到的高度,沒有要讓他們去的地方,我們就透過頂天的設計把它封起來。甚至是紗窗選材,都是因應我們有隻會退到後面助跑,再往前如蜘蛛人般奮力一跳的貓咪,如果用一般居家的紗窗早就無法承受。假使今天沒有這些貓,我們家勢必又會長得截然不同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J: 我上次拍攝時觀察到閣樓運用了很多玻璃材質,穿插一些穿透的縫隙,這是因為貓咪躲起來,人還是可以看得到,同時他們也需要一些陪伴,兼顧私密又穿透的效果。


儒: 對,用玻璃的話,貓咪可能以為他們躲起來,但我們人類其實仍可以觀察到狀況,不管是吐了、打架,都能掌握。再加上玻璃不阻斷空間光線,維持內部明亮的採光。此外我們客廳跟外面空間也是連通的,這樣沒人在家,狗狗還有狗門可以自由進出。


設計一定會回到使用面的功能思考,而我們就用好看的形式來結合各種功能


J: 這些思考超好的,每個造型不單純僅是好看,都有些功能考量的存在。在這個空間中人類是少數,其實毛孩有很大的主導權,你們完全任由他們依照自己的個性和本能去做選擇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貓狗共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?
 
 

儒: 隔離狗狗的空間是必要的,因為狗會追貓,但有時貓咪也會跳到高處偷襲狗狗,所以我們要確保人不在時,狗跟貓可以被分開。同時這個空間又必須讓狗狗看得到人,跟我們聯繫,不可以把他們關在密閉空間。另外像中島的產生,就是因為我們家狗比較高,如果設定一般餐桌的高度,他們就會跳起來偷吃貓咪食物。為了讓貓咪有獨立吃飯的地方(如下圖貓咪 Buffet),就必須用中島的高度,狗狗剛好聞得到,但是跳不上來。


除了狗的隔離空間,我們也留一間小小的隔離房給貓咪。有新來的貓咪,或者容易被欺負還是生病的,我們就會讓他去住隔離房,因為是玻璃,便於我們觀察與控制貓咪的起居是否正常。住在裡面的貓,也能看得到外面的一切,感受我們大家的存在,卻又不會直接面對面,讓他們有適應以及好好休息的場所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蓓: 這麼多隻貓狗,他們就是一個小型社會。有可以碰面的貓,有不能碰面的貓,誰跟誰比較合,狗也是,大家的個性鮮明,關係也非常明顯。我們都會觀察他們的交情,每一隻都不一樣。我們家有一隻貓咪會被其他貓霸凌,所以他後來就住在另一個房間,否則一出來會被欺負。可是也有一隻小貓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貓,都會跟狗狗一起吃飯。

 
 
 
 

Q:你們之前提到這個家是一個無性別空間,不過我覺得其實不僅是無性別,這裡等於是一個萬用的容器,大家都可以進來居住
 
 

儒: 包含其他的案子,只要回到「空間如何進行規劃」這件事情,我們都希望不要分類、不要設限,更不要定下框架。所以一開始也不會定義我們家一定是什麼調性,要用哪些建材。


我們一方面先到空間感受它的環境氛圍,認識社區,注意到社區本身已經擁有自己的視覺調性,我們就想把它延伸進來,讓內外產生連結。延伸入內後,再讓某些地方顏色淺一點,哪邊深一些去進行調配。而使用的建材搭配,就如前所述,都緊扣著動物們的生活狀態。

 
 
 
 

J: 毛孩剛搬來時需要適應嗎?


儒: 他們其實搬來就搬來了,籠子一打開,自己就去找想要去的地方,只有某幾隻需要稍微照顧。他們也有一些意外的新行為,有些動物可能在原本住處沒有這樣的習慣,結果來到這裡後,他居然開始喜歡待在某個角落,譬如喜歡看外面,所以我們家的窗簾基本上不太會去關起來,讓他們可以享受外部景緻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是否有實際居住後跟原來設想不一樣的地方,甚至變成人類要去習慣他們的調整?
 
 

蓓: 原本閣樓的設定是讓貓咪可以在那邊玩之外,欣儒也能待在閣樓上看風景。實際居住後,我們很慶幸有設定閣樓,讓貓咪獨享一塊不被打擾的自在小天地。有客人來,他們都可以躲在自己的角落;因為如果是類似櫥窗式的展示間,其實陌生人來家裡對貓咪而言,會是一種壓力。


不過也變成我們住進來到現在,上樓都是在清潔,還要小聲地安撫他們「不好意思打擾囉!」,「不要緊張,不會弄到你們喔~」,那張象腿椅也只有貓在坐,欣儒都至今還沒待在那邊過。

 
 
 
 

儒: 原本拍攝時客廳沙發的墊子都擺滿,不過住進來後,墊子平常必須要收起來,如果有狗搗亂或是貓咪尿尿,還是他們一起聚集在這邊玩,我們都方便清潔。要使用時再按照不同的狀況排列組合,自己創造使用方式,決定擺放位置。或坐或臥,一個人使用和多人使用,每天都不太ㄧ樣,都長得不同,是居住後才發現的有趣型態。

 
 
 
 

Q:你們平常工作以外的生活?
 
 

儒: 我們會希望可以盡量多陪伴他們,所以除了工作之外,幾乎都在家裡,很少出去玩。通常要去哪裡玩都會跟工作趁機綁在一起,比如要去高雄工作,就順便去一下想去的地方,盡可能兩個人會有一個人在家。出門在外最久的一次,大概只有疫情前那趟總共五天的員工旅遊。


不過這是我們的選擇,剛好本身個性也不是一放假就要去外面玩的人,當今天可以休息,有毛孩一起窩在旁邊看電視還是玩耍,就是非常開心療癒的時光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從設計師的角度,你會給也想打造毛孩共居之家的人什麼建議?
 
 

蓓: 每一隻動物都需要被仔細的了解,才能真正去設計符合他的需求。如果屋主有養毛孩,我們不會用既定的通則套用在他們身上,而是會深入了解,舉凡品種、年齡、數量、接下來會再增加動物嗎?是否未來會生小孩,有需要預留小孩房嗎?貓咪的個性、習慣在哪裡吃飯、飯跟水怎麼放...... 等等詳細的問題。藉由業主的直接分享,我們才有辦法判斷從哪邊切入,設計更適合這個家的空間。


像之前有個屋主養的是一隻老貓,因為貓咪年紀很老了,在家大多在睡覺,所以不用裝跳臺之類的東西,也由於貓咪年紀大了,樓梯的踏階必須做比一般階梯再低一點。沒想到他們入住之後,屋主跟我們分享老貓竟然一直跑那個樓梯,開心地在家裡跳上跳下。


J: 切入點跟問法真的很重要,因為大部分的設計師可能還是以人為主,針對動物這一塊不會深入聊太多。藉由跟客戶詳細的對談和引導,就能規劃更貼近大家理想的樣子,甚至挖掘出屋主沒有注意到的細部需求。

 
 
 
 

Q:最後想請你們分享動保的心路歷程,也給想參與的人一些建議
 
 

蓓: 做自己能力範圍能做到的事情就好。


我始終不認為他們是「寵物」,因為寵物是以站在人類的觀點去看待他們,對我來說他們是「家人」,剛好有空間,工作時間彈性,兩個人也有能力,毛孩願意來我們家當家人,於是我們彼此互相陪伴。我不認為是他們在陪我,毛孩要得很簡單:人類的陪伴,吃飽、有地方睡就好了,這些簡單就能滿足的單純需求,很常是提醒與撫慰,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更多

 
 
 
 

蓓: 然而照顧這些家人,還是會有現實面的事情要面對。就像欣儒剛講的,我們不去過夜的旅遊,因為平常工作壓力很大,我們最放鬆的時刻就是帶他們去河濱公園跑步,對我們非常有治癒效果。可畢竟每個人不一樣,有些人或許每天三不五時帶狗散步五分鐘,就會感到麻煩。除此之外,我們實際上每天清完貓砂,都是一大包,那你能不能忍受這些家務事,每天清潔,更遑論他們生病了,還要花許多時間精神來觀察照護,這些都是辛苦面。所以大家只要在能力所及,好好照顧他們,讓他們得到很好的生活品質,這樣就很棒了

 
 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Weng、Jamie Lo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