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喜歡咖啡喜歡到開了家咖啡店,並操刀咖啡品牌的形象再造與空間規劃」:TWATUTIA COFFEE & Co 咖啡店店主 / 品牌設計顧問 Shibo & Small

 

左:Small;右:Shibo

 
 

咖啡近年在台灣已然成為顯學,我們也不斷在探索咖啡之於每個人所帶來的不同意義。人們在咖啡的香氣中穿梭,尋找喜愛的生活滋味,背後象徵的,可以是一杯醒腦的飲品,彰顯信念的生活態度,講究的藝術,而至一地發展漫延的文化。

 
 
 
 

繼上回專訪品牌設計顧問 PHDC( 專訪PHDC:全方位塑造風格品牌的樣貌與獨特性) ,關於品牌的觀點與經驗分享,這回我們進一步聊到他們的個人興趣 — 咖啡。


Shibo 與 Small 倆人從愛好咖啡的癮者,到接手規劃 Cama 的品牌再造以及兩個空間設計「豆留森林」和「豆留文青」,期間也在大稻埕開設了氛圍十足,空間環境、咖啡、點心、音樂每一細節皆不馬虎的咖啡店「TWATUTIA COFFEE & Co.」。相信咖啡不僅無時無刻提供他們設計上的靈感,也帶領著 Shibo 和 Small,持續挖掘更多未知的品牌宇宙奧秘。藉由咖啡為引,我們更深入探討他們在品牌設計上的實際操作及思維理念。

 
 
 
 

Q:咖啡在你們生活佔據的角色為何?



Small: 我們本來就超級喜歡喝咖啡,加上很喜歡旅行,所以旅行過程就是一直去不同的咖啡店踩點喝咖啡,連女兒和我們去旅行也是一直跟著去喝咖啡。



Q:什麼原因讓你們起念開設「TWATUTIA COFFEE & Co.」咖啡店?



Small: 要開,就要開一間真正的咖啡店。


這裡原本一二樓都是生活用品店,疫情關係,很多國外工廠都收掉了,我們的東西就越來越少。那時 Shibo 曾提議開咖啡店,但我原先覺得咖啡是興趣,不想再把它拿來當成工作,所以一開始滿排斥這個想法。


直到有天走進店裡,我發現東西越來越少,不能再這樣下去了,就跟 Shibo 說「來開吧!」。於是把大型傢俱通通賣掉,重新改裝一樓變成現在的樣子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你們對咖啡文化的了解,是否有助於執行 Cama 的品牌形象重塑?



Shibo: 確實有,所以接到這案子我們是很開心的,覺得很適合。




Q:能否簡單分享 Cama 品牌重塑的案例過程?以及如何從平面視覺,跨足到實體空間的設計?



Shibo: Cama 是臺灣頗具代表性的咖啡品牌,他們來找我們的時候,我們其實是蠻開心的。聊過之後,知道品牌遇到了一些問題,需要做改變,我們大部分從整理的角度去思考,有點像是先做刪減再整理,給予各種方面的建議。



跟老闆聊過之後,發現他們當初其實是想要美式的風格。那只是可能經過幾年下來,店面東西堆得比較複雜,風格變得可愛了,所以我就慢慢地把它再拉回來一點。

 
 
 
 

Jamie: 後來你們推出一個獨立品牌,第一間是陽明山上的豆留森林,第二間是松菸的豆留文青,想法是一開始討論就出現了嗎,還是也是整理的過程釐清出頭緒?


Shibo: 跟老闆聊的過程中,我們得知 Cama 之前有嘗試想要開發一個比較高端、更加強調烘豆這件事的品牌,只是很可惜失敗,所以原本他有點排斥再做這件事情。


但我們發現 Cama很特別的一點,不論直營和加盟店,店面門口一定會有烘豆這件事情。而連鎖店同時又有烘豆這件事,全世界只有 Cama 有,他們烘豆技術又常得獎,我們認為這件事情應該要被拿出來跟大眾訴說,增加品牌價值。


剛好那時他們在陽明山上有個場域,原本計劃用途是另外成立一個親子餐廳的品牌,我們就覺得這樣有點可惜,不如利用該場域再一次試看看。為了說服老闆做這件事情,我們做了幾次的提案,分析這樣做對原來的品牌能達到加分效果的原因看法。經過一番勸說,最後老闆終於點頭。要做這個事情,變成重新打造一個新的品牌,但是又跟 Cama 有一點關係,所以後來就做一個新的品牌 CAMA COFFEE ROASTERS。

 
 

松菸/ 豆留文青

 
 

Jamie: 你們也是從豆留森林才跨足到空間設計嗎?


Shibo: 在那之前就有。我們最早做空間應該是從 IKEA House 開始,那時 IKEA 希望我們以品牌設計師的角度來規劃空間,看一個國外品牌,怎麼跟臺灣在地的房子和消費者做深入的結合。後來陸續其他案子也會跟空間設計有關。


Jamie: 好像也是因為這些因緣際會,你們在空間的經驗也累積到一個程度。


Shibo: 這對我們來說是好玩也是痛苦,因為做空間很複雜,有太多事情是我們原先不知道的,就要邊做邊學。後來團隊開始有了 inhouse 的室內設計師。

 
 
 
 

Q:協助品牌開新店的過程,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?



Small: Cama 是一個舊有的品牌,勢必會有一些想要保留的既有樣子及形式。我們怎麼樣讓消費者覺得品牌有改變,卻又不至於認不得它,是執行 rebranding 比較大的挑戰


Shibo: 我們在 rebrand 過程跟老闆經歷過不少的討論,Cama 最重要的元素,即是搶眼的黃色和門口吉祥物 Beano 的存在,在重塑的規劃裡,我們重新立定一些彈性的規範,比如說新開的咖啡店,就不會整間都是黃色,櫃檯設計選用什麼樣的木料... 等等,這些都是需要重新調整的地方。


 
 
 
 
 
 

Shibo: 通常品牌方會擔心 rebrand 跳得太遠,大家突然認不出原本的品牌,但有時候如果你不丟掉一些舊的包袱,其實改變也不會太大。所以就在這之間進行很難的折衷與拿捏。


Small: 我們在新的空間,除了減少黃色的比例,也加入水泥色進去,在木料選擇上也不是那麼黃的木料,整間店會顯得稍微輕盈、年輕化一些。那過程中也會有品牌方認為跳得太遠,試著要再拉回來一點,總之我們雙方就是在不斷的會議過程當中,找到了一個平衡點。


 
 
 
 


Rebrand 最難的就是老闆對於品牌情感放手的這件事情。放的越多,可以得到越多,但大部分人都不想放太多


 
 
 
 

Jamie: 通常一個品牌重造的過程,你會從什麼角度切入,跟客戶建議保留或丟掉?


Shibo: 這得先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判斷,還有對產業別的理解


某方面也許是要做市調,或是業者對消費者有沒有比較多的認知,以及消費者是從哪一個角度來認識你的品牌最多?認識最多的部分我們就要盡量去保留,可能微調即可。比如 Cama 的黃色其實被我們微調過,標準字體也是,可能大部分人不會發現,消費者不會感覺跳太多,但又是一種漸進式的變化


Jamie: 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有一個慣性,很難跳脫,那改變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信任度,我聽到這個過程,覺得你們可以在很多地方,讓客戶對你們的專業品德,以及對他的企業的關懷,都有建立一定的信任度,變成是一種雙方來回丟球的過程。這一點就是 AI 沒辦法提供的 —— 信賴感。

 
 
 
 

Q:開設新咖啡店時,要如何確保品牌一致性的同時,還能展現出每一家店的獨特性?



Shibo: 這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蠻難的課題。國外品牌之所以可以做到連鎖不複製,是因為內部有龐大的團隊專門做這件事,他們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室內設計規範,再發包給施工單位照圖施作。但在台灣由於企業規模沒有這麼大,外部的品牌設計師只能提供一個彈性的規範,讓客戶自行去變化,由我們來執行空間的話,就只能以個別專案來處理。不過假使內部能有一個完整的團隊,專門處理品牌這些事務是最理想的。

 
 
 
 

Q:觀察你們自有的咖啡店,以及兩家設計的空間「豆留森林」和「豆留文青」,還有樓上選物店展售的產品,都是跟老宅老件有關,你們是否對此抱有特殊情懷?



Small: 老東西好在哪裡?以前的工匠可能窮極一生,只專心致志作同樣的事情。從材料、製造技術,除了東西本身較多細節,有經歷過時代的感覺,生成過程的工藝都是讓我們很喜歡的特點。我也很喜歡一個東西是可以用一輩子,比如一張實木餐桌,我可以用了許久之後,再傳給我的小孩繼續使用。


Shibo: 也不是說現代的東西不好,只要存在那樣的細節,對我們來說都是有魅力的。只是現今許多東西都是工廠大量製造,相對沒有那麼細膩,一是容易損壞,二是當網路、街上,大家背的包包,拿的東西都一樣時,我們相對沒有那麼喜歡。


找空間也是同樣的意思。我們都會先看這個房子有沒有自己的魅力,座落的位置、街坊鄰居是否有跟我們想要的品牌形象可以融合在一起。至於豆留森林跟文青,則是剛好有這樣的專案,所以規劃起來更如魚得水。

 
 
 
 

Q:從品牌設計到線上雜誌、實體選物店、咖啡店,你如何讓喜歡的東西(興趣)結合工作時,仍保有熱情和動力?



Shibo: 我們兩個很喜歡聊那些對別人好像很遙遠的夢想,對我們來說,只要你講得出來,這些都是一定會做到的事情。我們喜歡給自己刺激動力,朝著那樣的方向前進。有人可能會認為興趣不要當工作,可是我覺得興趣當工作是最好的。工作一定會有壓力,就我而言,總比做不喜歡的事情當工作來得好一些


Small: 旅行對我們來說是蠻重要的一件事情。


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不想要什麼。因為我非常喜歡旅行,很感謝我爸媽從小就資助我開始自助旅行,這對人生視野跟工作是個很大的幫助。當你看過世界之後,你會知道人可以怎麼樣子做,什麼真正是對的。

 
 
 
 
 
 


好好生活是一件重要的事情




Shibo: 旅行的時候,我們不會常跑觀光景點,而是深入巷弄去亂走亂逛。我們很喜歡走一些有人味的地方,探索不一樣的文化,也常鼓勵我們的小孩用五感去感受周遭事物。


Jamie: 「把感官放大」這點我很有感,其實不一定是小朋友,同事也是,如果你不特別跟他說,他可能久而久之就習慣所見的東西。但如同你提到的,鼓勵他去摸一摸,看一看、聞一聞,自己接收到東西就會帶走了,它會跟著你一輩子。
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Weng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